2022.10.30(星期六)上午,基础与转化医学研究所院士工作站研究团队开展了文献学习分享会,苟兴春教授主持。此次分享会在线上进行。
刘欢博士作为主讲人对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研究最新文献进展进行分享。该研究成果是复旦大学Zhi-Ming Shao,Yi-Zhou Jiang和Yi Xiao共同合作近期取得重要工作进展,于2022年10月11日发表在《Cell Metabolism》杂志,题目为“Ferroptosis heterogeneity in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reveals an innovative immunotherapy combination strategy”。
研究人员整合了TNBC患者(n=465)的多组学数据,绘制了铁死亡相关代谢图谱。他们发现TNBC在与铁蛋白相关的代谢物和代谢途径方面具有异质性的表型。TNBC腔内雄性激素受体(LAR)亚型的特点是氧化磷脂酰乙醇胺和谷胱甘肽代谢(尤其是GPX4)的上调,这使得GPX4抑制剂能用来诱导铁死亡。
此外,研究人员还证实了抑制GPX4不仅可以诱导肿瘤铁死亡,还可以增强抗肿瘤免疫。GPX4抑制剂与抗PD1联合治疗效果优于单一治疗。在临床上,较高的GPX4表达与免疫治疗群体中较低的细胞溶解分数和较差的预后相关。总的来说,该研究展示了TNBC相关的铁死亡概况,揭示了难治性LAR肿瘤的一种创新性联合免疫治疗策略。
该研究在肿瘤铁死亡研究和TNBC临床治疗领域均具有重要意义。该论文提出通过多组学融合分析全面揭示铁死亡特征和鉴定关键调控因子的思路,是研究肿瘤铁死亡的新模式。此外,该研究是TNBC“复旦分型”研究体系的进一步拓展,针对“复旦分型”目前临床治疗的难点——LAR亚型,提出了潜在的精准治疗新策略,未来结合药物研发,将有望给LAR型TNBC患者带来新希望。


会后,苟兴春教授做总结发言。苟兴春教授指出,多组学联合分析是以后各个学科融合交叉的方向,大家要学会借鉴文章中的研究思路,开阔创新研究方法,使我们的研究水平能更进一层楼。其他参会人员进行了激烈讨论。何玉玲博士认为文章中抑制靶点选择结合信号通路绘制,十分易于理解,是以后可以借鉴的方向。曹萌博士认为文中肿瘤微环境免疫细胞流式分析是其可以借鉴的方向,对其研究思路的开阔具有借鉴意义。此次文献分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基础与转化医学研究所文/刘欢 图/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