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加强新时代科普能力建设,充分发挥社科普及在价值引领、文化传承、知识传播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基础与转化医学研究所积极响应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关于开展2025年全国实验室开放日活动的倡议,在5月13日成功举办了“实验室开放日”系列科普活动。此次活动充分利用学校实验室的资源优势,旨在促进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科研、感受科学魅力的平台。
一 科普讲座
5月13日,实验室开放日系列活动之一—科普讲座在实验A楼5层会议室举行。活动主题是“探寻神经系统奥秘:基础研究的前沿与发现”。活动由基础与转化医学研究所所长苟兴春教授负责,陈莎莎、张梓颀、陈卓、杜重阳子博士和王晴硕士出席活动。王杉博士担任主持人,50余名大一新生参加。
讲座开始前,王杉向在场的同学和老师介绍了基础与转化医学研究所、实验室开放日活动的概况以及活动流程,阐述了本次活动的重要意义,期待同学们借此深入了解神经科学研究的前沿世界。
在活动中,来自神经病学专业的两名优秀研究生带来了精彩的科普讲座。第一位研究生张婉婷报告主题是“阿尔茨海默病与氧化应激——从病理机制到治疗策略”。她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阿尔茨海默病的研究现状、氧化应激在阿尔茨海默病中的核心机制,以及目前的有效防治策略与未来面临的挑战。通过将晦涩的神经病理学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她使听众对阿尔茨海默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第二位研究生冯玥则聚焦于“脑卒中科普及预防”,详细阐述了脑卒中的类型、症状、危险因素以及当前的治疗方法和预防策略。她的讲解不仅提高了同学们对脑卒中严重性的认识,还提供了实用的预防措施和应对方法。
在本次讲座中,同学们全神贯注地聆听,对两位研究生所分享的内容展现出浓厚的兴趣。此次讲座旨在激发同学们对神经科学的兴趣与热爱,同时希望同学们能够以这些优秀的学长学姐为榜样,努力学习,勇于攀登科学高峰,为未来在科研道路上的探索筑牢基础。

科普讲座
二 实验室介绍和仪器讲解
5月13日,实验室开放日系列活动之二——实验室介绍和仪器讲解活动在陕西省脑疾病防治重点实验室、陕西省缺血性心血管疾病重点实验室和实验动物中心举行。由王杉组织,30余名大一新生参加。
活动伊始,志愿者带领大家参观了基础与转化医学研究所的两层实验室。他们首先介绍了实验室的整体概况,随后依次参观了各实验室,并详细讲解了小动物专用吸入式麻醉机、全自动脑立体定位仪、冰冻切片机、全自动蛋白质表达分析系统、流式细胞仪等先进设备。志愿者们还结合自身经验,分享了实验操作的小技巧和心得体会,让大家对这些仪器在神经系统研究中的应用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参观过程中,同学们认真聆听,积极提问,现场气氛活跃。最后,在四楼展板处,志愿者以生动的讲述,将各位老师依托实验室平台斩获的众多奖项一一呈现于同学们眼前,让同学们看到科研人逐梦的闪耀勋章。活动结束后,王杉向志愿者们发放了中国细胞生物学会实验室开放日实践活动证书,并合影留念。

实验室介绍和仪器讲解

合影留念
此次全国实验室开放日系列科普活动,讲座与实验室参观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补充。讲座为同学们搭建起神经科学知识框架,拓宽知识面;实地参观则让他们目睹科研复杂流程,深刻体会到科研工作的艰辛。活动为科研爱好者搭建了交流平台,提升学术氛围,激发青年学子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热情,为科研事业注入新生力量。作为教育和科技工作者,未来应持续强化科普能力建设,创新科普形式与内容,推动科学知识普及,为培养科研人才、提升全民科学素养贡献力量,助力科研事业蓬勃发展。
(基础与转化医学研究所 图文/王杉 审核/苟兴春)